青年社会实践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稿的家园!

青春“酿”就振兴路:让高粱变“金粱”

发表时间:2025/08/06 20:00:48  浏览次数:2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重庆江津区油溪镇的高粱基地,一台智能收割机正将饱满的金皮糯1号高粱装车,曾因销路发愁的粮食,将沿着“酿造-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变成醇香的白酒。这条跨越川渝三城的振兴之路,是一群青年学子用专业学识铺就的——他们扎根田野三年,从江津的农田到泸州的酒厂,再到遂宁的农机站,用调研数据破解产业痛点,用技术创新激活乡土资源,让“一粒高粱”的价值实现三级跃升。

江津田头显“痛点清单”:从滞销困境到破局思路

“第一次到江津,看到富硒高粱烂在地里,我们的心被揪紧了。”重庆溪柚白酒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项目负责人祝俞浩至今记得那一幕。这支由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学生组成的团队,带着专业问卷和测量工具走进江津的20个乡镇。两个多月的调研里,他们用17本笔记记下了记录下“散户种植技术落后”“酒厂收购标准混乱”“压价现象普遍”等核心问题;最关键的是,“种植-酿造-销售”各环节割裂,农户守着优质原料却赚不到钱。

“我们发现,问题不在高粱本身,而在产业链的‘断链’。”团队成员韩笑笑说,他们据此画出“产业链痛点图”,明确了“以白酒产业为支点,串联三产融合”的破局思路。

泸州学府中“工艺革命”:让老手艺接上新技术

要让高粱增值,首先得解决“酿好酒”的问题。团队把目光投向泸州——中国酒业学院坐落于此,汇聚了酿酒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在与学院专家的交流中,针对传统小曲酒“风味单一、后味微涩”的清香型白酒的普遍风味,祝俞浩谈到:“必须用现代科技唤醒传统工艺”。带着这一想法,团队与中国酒业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将食品工程、微生物学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从大曲中筛选出产香功能微生物,反复测试其与江津古法小曲的适配性,终于研发出“大小曲川法兼香风格小曲酒”,既保留清香型白酒的纯净口感,又增添了醇厚余味。

遂宁田间出“智慧升级”:让种植端跟上产业链

“酿造端突破了,种植端的‘短板’必须补上。”团队又奔赴遂宁——这里的现代化农田和农机设备远近闻名。在遂宁的农机站,他们跟着技术员爬上智能收割机,观察机械如何精准调整收割高度以减少籽粒脱落。“酿造端已经升级,种植端必须同步补齐短板。团队一边采集田间数据,一边对接企业资源,为当地农户搭建起“高校—企业—合作社”三方协同的技术平台,农业专业学生把学到的种植技巧编成图文并茂的“田间指南”,标注出富硒土壤最适合的播种深度、施肥周期。把数据同步到企业,生成“处方图”,推送给合作的农业科技公司。企业派驻的技术员指导农户精准播种、变量施肥。同时,他们帮助江津的零散农户组建种植联盟,从选种到收割实现标准化作业。如今走进江津的高粱地,昔日的“望天收”变成了“科学种”,农户们笑着说:“原来种高粱也能像绣花一样精细。”

“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而是用专业知识把‘痛点’变成‘支点’。”祝俞浩说,就像酿酒需要时间沉淀,他们的青春也在乡土间发酵,酿出了产业振兴的醇厚滋味。(文:王崇羽 祝俞浩 图:张露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青年社会实践网

var divToDelete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div.login_free_panel"); if (divToDelete) { divToDelete.parentNode.removeChild(divTo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