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科社院学子以“在地化研究”赋能信宜乡村科学教育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鉴微突击队”赴广东信宜市思贺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一部分,该实践队以“在地化研究”为特色路径,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与乡土调研的深度融合,为探索粤西北地区的特色科学教育模式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践范本。
图为华南示范大学“鉴微突击队”带队老师向队员进行实践事项安排
让科学教育扎根乡土,是贯穿本次实践的核心理念。区别于当地传统的单向知识输送,突击队将深入的在地化研究作为活动的基石。队员们以“基于在地化视角对科学教育课程在粤西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信宜市思贺镇为例”为核心课题,不仅访谈了当地村委会书记与镇团委负责人,更前往八一林场实地考察,深入学习当地特色作物八角的种植技艺,并实地考察其生长环境。在调研基础上,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本地特色农业及地方文化融入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构想,力求让科学教育与乡土紧密联结。
图为华南示范大学“鉴微突击队”与孩子们一起做“火山喷发”实验
在“在地化”理念的指导下,一套“做中学”与“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应运而生。课程内容不仅有“火山喷发”、“水往高处走”等激发好奇心的趣味科学实验,更规划了“精神传承”、“科技探索”、“艺术润心”等多个主题板块。队员们将系统性地融入科学家故事、非遗文化体验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等元素,引导孩子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仅能亲手制作水火箭、感受非牛顿流体的奇妙,还能聆听袁隆平、丁颖等科学家故事,体验高州剪纸、非遗编织等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图为华南示范大学“鉴微突击队”在村委会进行访谈
这一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获得了当地的高度认可。当地村委会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师的学子不仅带来了有趣的实验,更难得的是能想到把我们本地的八角种植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这个想法非常好,既能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也能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据了解,“鉴微突击队”将对本次实践的教学与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致力于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在地化科学教育方案,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扎实的青春力量。(图文: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鉴微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