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实践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稿的家园!

艺术为桥,希望为翼:设计青年暑期赋能困境儿童成长

发表时间:2025/07/20 22:25:46  浏览次数:6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七月,暑意渐浓。在鄞州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与科技课程正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别样色彩。7月初,由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闫聪聪、张文正两位老师指导的“‘艺’心守护成长,设计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这里,以艺术为沟通桥梁,用设计为梦想插上羽翼,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为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与陪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在上美术课 邓玥 供图

图为孩子们在上创意折纸课 邓玥 供图

作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线下实践,此次实践活动聚焦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帮扶与心理疏导的延伸服务,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助力他们摆脱环境限制,在趣味互动中收获知识、激发潜能。实践队队员们怀揣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深切关怀,带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非遗体验、科学探索、创意表达的暑期综合课程。

非遗拓染: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老师,这片叶子拓印出来的花纹像蝴蝶!”在非遗植物拓染课堂上,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植物拓染以其“取之自然、美在天然”的独特魅力,成为实践队开启文化传承之旅的第一站。

课程伊始,队员们播放了精心制作的植物拓染纪录片,从古老技艺的历史渊源到现代创新的应用场景,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对这项非遗技艺从陌生到好奇。随后,实践队队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选取新鲜的紫苏叶、三叶草、小雏菊等植物,用明矾水仔细浸泡叶片以固定色素,再将其小心翼翼地铺在白色棉布上,用锤子轻轻捶打。随着“咚咚”的轻响,叶片的脉络与色彩逐渐在布面上晕染开来,原本普通的棉布转眼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路边的小草也能变成‘画笔’。”一位参与课程的孩子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当一幅幅带着自然清香的拓染作品晾晒在阳光下,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匠心之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的拓染作品 邓玥 供图

科技实践:太阳能小车跑出科学梦想

“我的小车动起来了!”随着一声欢呼,活动室里响起阵阵掌声。在太阳能小车制作课上,科学的奇妙与动手的乐趣碰撞出别样火花。

“大家知道吗?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的能源,我们今天就要用它来驱动小车。”实践队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结合动画演示展示电路连接与机械传动的奥秘。随后,孩子们领到了车架、电池板、齿轮等零件,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开始组装。

图为实践队队员教孩子们制作太阳能小车  邓玥 供图

“老师,我的车轮总是歪的!”“为什么我的车只会往后跑?”面对孩子们的疑问,队员们耐心引导他们观察结构、分析问题。有的孩子为了调整电路接口反复尝试,有的为了让车轮更平稳不断调整螺丝松紧。当阳光下,一辆辆色彩各异的小车缓缓启动、欢快跑动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喜与自豪的光芒。“原来科学一点也不枯燥,自己做的小车比买的玩具更有意思!”孩子们的话语中,透着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创意剪贴:用双手拼贴心中梦想

彩纸、干花、旧报纸……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在创意剪贴课上摇身一变,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魔法道具”。实践队推出的这门课程,旨在打破传统艺术创作的边界,让孩子们在自由发挥中释放想象力。

“不用怕做错,任何想法都可以变成作品。”课程开始前,队员们的鼓励让孩子们放下顾虑。他们或剪或贴,或拼或画,有的用彩纸拼出了五彩斑斓的房子,有的用干花点缀出“会开花的树”,还有的将几何图形组合成了“未来城市”。实践队队员们不做过多干预,只在孩子们需要时提供技巧建议,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式。

“我想把这幅作品送给我的妈妈,希望她可以不那么累。”一位孩子在完成作品后,认真地在背面写下这句话。在剪剪贴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梦想。

图为孩子们的创意剪贴作品 邓玥 供图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并非单一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实践队结合设计专业特长打造的系统化育人工程。除了非遗拓染、太阳能小车、创意剪贴外,实践队还开设了红色精神宣讲、折纸艺术、美术创意等多样化课程,形成了“文化传承+科学探索+素质提升”的特色体系。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指导老师闫聪聪表示,实践队的初心不仅是为孩子们提供暑期陪伴,更希望通过设计青年的专业力量,让更多人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目前,实践队设计了未成年人保护主题专属Logo、特色服装、文创贴纸、钥匙扣等周边产品,旨在通过视觉符号的传播,引导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图为实践队队员设计的部分未成年人保护主题相关文创周边 邓玥 供图

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到科学思维的启蒙,从创意潜能的激发到社会关怀的传递,这场以“艺术”与“设计”为关键词的暑期实践,正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温暖的灯。正如实践队队员们所说:“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呵护,愿做那座桥、那对翼,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空下,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邓玥 供图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青年社会实践网

var divToDelete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div.login_free_panel"); if (divToDelete) { divToDelete.parentNode.removeChild(divTo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