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学子赴金寨县开展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调研
2025年6月25日至30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组织师生赴安徽省金寨县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调研了当地在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效,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在革命老区的实施路径与典型经验。
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青年使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调研团队首日专程前往金寨红军广场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金寨县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调研提供了宝贵素材。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瞻仰烈士纪念碑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革命历史。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团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强化了青年学子传承革命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
图 1赴红色广场致敬烈士
电商赋能:金寨县农产品助销模式探究
调研团队于26日前往金寨县农旅体验馆开展实地考察。体验馆负责人王汗青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情况,重点讲解了"农耕源"品牌的运营模式。这位退伍军人创业者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优质农产品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色产业’。"调研期间,团队成员还参与了农产品直播销售环节,深入了解电商新业态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图 2赴乡村体验馆、助农主播
产业融合视角下大湾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7日,团队前往大湾村开展实地考察,该村曾是金寨县重点贫困村。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团队系统收集了村民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数据,重点分析了当地产业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关联性。调研发现,该村"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产业布局,实现了村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与村干部座谈中,团队基于调研数据提出建议:应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完善产业规划布局,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同时拓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构建多元化增收体系。
图 3赴大湾村走访农户和探讨新发展模式
非遗活化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28日,团队调研金寨县非遗项目,重点考察蒿子粑粑等特色非遗的保护与开发现状。通过与传承人交流,探讨了非遗文化价值转化路径,研究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文旅融合等方式提升非遗经济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图 4蒿子粑粑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6月29日至30日,团队先后前往梅山水库和天堂寨开展生态旅游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重点研究了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就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机制进行探讨。团队成员结合专业背景,从游客管理、设施规划等角度,为当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图 5赴梅山水库踏勘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使团队深入了解了金寨县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效。调研发现,当地通过传承革命精神、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文旅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等多元化路径,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些实践既体现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团队成员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关注并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践创新。团队表示,将把金寨实践的经验转化为学述研究与实践项目,持续服务当地发展。(投稿人: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