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实践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稿的家园!

追寻红色足迹,缅怀精神丰碑

发表时间:2025/07/10 23:10:20  浏览次数: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历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忆忠魂,丰碑研习”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兰考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追寻红色足迹,缅怀精神丰碑”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探寻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生平事迹,将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了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馆内,一件件镌刻着岁月印记的旧物、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的奋斗历程。不同时期的展品不仅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三害”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更让“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跃然眼前。场馆尽头的墙上,雕刻着习近平总书记为焦裕禄同志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一句,既是国家领导人对以焦裕禄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高度肯定与崇高致敬,更是对新时代青年最深刻的精神指引。参观结束后,队员们感慨万千:像焦裕禄同志这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为兰考人民留下宝贵财富,正是永不服输、艰苦奋斗的英雄气魄!走出纪念馆,面对焦裕禄烈士墓,众人庄严肃立,鞠躬默哀,以此寄托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缅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焦裕禄纪念馆画面)

(图为团队成员面对焦裕禄烈士墓鞠躬缅怀画面)

随后,团队走进焦桐广场。望着当年治沙时栽种的“焦桐”,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述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同志带领下,战天斗地治“三害”、最终改变贫困面貌的奋斗史。如今,“焦桐”不仅是防风固沙的“功臣”,更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同学们轻抚树干,不禁想起在纪念馆中看到的焦裕禄同志遗言:“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朴实而坚定的话语,让每一位同学都真切感受到共产党员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了全新感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面对困难时,更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的最后一站是兰考县展览馆。通过参观不同时期的展品,大家既看到了当年焦裕禄同志与数万兰考民众面临的困境,更见证了在他的带领下,兰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三害”肆虐、农民颗粒无收,到焦裕禄作为共产党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广泛赞誉,再到他因公殉职后全国人民的深切哀悼、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了解到数十年来兰考县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迁,更促使大家深入思考自身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

(图为讲解员正在为团队讲解焦桐树的由来画面)

(图为团队众人在兰考县展览馆前焦裕禄铜像合影)

此次兰考“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电气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实践育人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活动,青年学子们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专业实践中明白了能力素质的提升方向,在服务社会中践行了青年责任担当。未来,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在实现人生价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陈启光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青年社会实践网

var divToDelete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div.login_free_panel"); if (divToDelete) { divToDelete.parentNode.removeChild(divTo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