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实践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稿的家园!

“经”彩承韵三下乡 | 青春传非遗 粘土塑傩韵

发表时间:2025/07/10 22:56:45  浏览次数:1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炎炎夏日,挡不住实践的脚步,也隔不断文化传承的热情。当古老傩文化邂逅青春实践,非遗传承便在南丰土地写下生动注脚。7月8日,赣东学院“经”彩承韵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南丰县国安路党群服务中心,以粘土为媒介、以互动为桥梁,让傩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孩子参与中焕发新活力,开启一场青春助力非遗传承的温暖旅程。

晨光布展:匠心筹备筑基石

活动当天上午,实践队早早来到国安路党群服务中心。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他们迅速投入到活动布置工作中。实践队员们分工明确,认真地摆放着粘土和制作扇子所需的材料,彩笔、颜料、空白扇子等一一整齐排列,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方便取用。在布置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活动场地焕然一新,充满了期待与活力,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午后创作:心灵手巧筑传承

午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活动现场。在实践队员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了解了傩面具的文化背景。实践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着傩面具在传统民俗中的作用、不同造型所代表的含义等,孩子们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之后,傩面具粘土制作作坊热闹开启,小朋友们化身 “非遗小匠人”。实践队队员们耐心指导,从揉粘土塑形,到刻画傩面具独特纹路,孩子们发挥想象,将对傩文化的好奇融入创作。一块块粘土在小手雕琢下,变成形态各异的傩面具,有憨态可掬的、有威风凛凛的 。这不仅是一场手工创作,更是傩文化以童趣方式 “扎根” 城郊,让非遗传承在孩子们的笑声

与创作里,孕育新的可能。

面具寄福:温情暖意润心田

粘土傩面具制作完成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 “专属作品”,参与祝福语录制。镜头前,孩子笑意盈盈,或祝福家庭美满,或祈愿生活顺遂,人间烟火气与傩文化奇妙交融。录制结束,团队为参与者送上小礼品,小小礼物承载着感谢,更让这份文化体验有了温暖 “收尾”。孩子们拿着礼物,分享着创作与录制的喜悦,傩文化也借由这一环节,更好的走进居民的情感与生活。

青春作笔:铺展传承新画卷

从上午递出文化邀约,到下午点燃创作与温情。“经”彩承韵实践队以行动为笔,在社区里展开文化之约,让古老傩韵与纯真童趣撞出了火花。青春的身影为传承铺路,孩童的画笔为文化续篇。傩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 “古老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新体验,而青春力量,正成为非遗传承路上最动人的 “催化剂”,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别样光彩 。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青年社会实践网

var divToDelete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div.login_free_panel"); if (divToDelete) { divToDelete.parentNode.removeChild(divTo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