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支教·益青春|长征之旅,墨轩“童”行——墨轩“童行”支教小队赴阜宁实验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激励青年赓续先辈红色基因,帮助培养乡村青少年接触到多元素的素质教育,墨轩“童行”支教团暑期支教项目于2024年7月9日至7月15日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开展。本次项目将紧密围绕“长征”展开,以“接力新长征”为主体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致力于以书法教育为特色,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乡村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开篇 开营仪式 点亮希望之光,共筑知识桥梁
墨轩童行支教行动启程
经过长达二个多月的准备与筹划,乘上火车,跨过城市的喧嚣,踏上这片宁静祥和的乡村土地,墨轩童行支教小队一行十二位成员正式集结于阜宁县实验小学。在活动伊始,我们召开此次活动的开班仪式,队长蔡佳琪主持,并对本次支教活动过程进行概述。指导老师张舒涵致辞,对全体成员接下来的支教实践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厚望。
此次开营仪式的成功举办动员了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并为接下来的支教活动奠定了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二师支教团队的共同努力,让阜宁县实验小学暑期支教课堂成为孩子们梦想起航的地方,给他们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课程特色
项目在美育浸润的大背景下,选取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围绕“长征”进行课程设计、安排与开展,创造性地将“长征红色文化”与小学生美育实践结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项目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小红军,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对长征产生浓厚的乐趣,更好地学习、接受课程内容。
项目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成员均为书法爱好者,在项目中注重以书法课程为特色的美育教育。
课堂精彩瞬间分享
1、头戴闪闪军帽,争做小小英雄
手工课上,志愿小队队员张月和孩子们携手走进了那段激情岁月,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化身勇敢的小红军。在纸张的翻飞中,孩子们一起用双手去感受折纸的魅力,手工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他们戴上自己制作的象征革命精神的红军帽,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向往与崇敬。
2.小小书法家
在书法课上,志愿小队成员以一首绝句《江雪》为切入点,带领小朋友走入书法与诗歌的世界。本节课先是由黄婧悦同学教授了诗歌主体内容,让小朋友们体悟到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随后,由黄佳惠同学带领大家观察了诗句中垂露竖与垂针竖的区别,进一步优化了同学们的写法,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
3、燃运动激情,扬星火精神
“突破封锁线”体育课上,队员骆明文给各位小朋友讲解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故事。之后,老师代领小朋友进行织网捕鱼的游戏,来模拟战士们突破封锁线的场景,让小朋友们切身感受到战士们的不易和敌人的狡猾。在游戏中,小朋友们在杨楚妍老师的引导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运动能力,还提升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4、以“数”启思,笃“学”致行
数学趣味课上,队员陈孜渔和小朋友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学习了《观察物体》这一课。她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借此来引出观察事物不同面貌的这一主题;其次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题来掌握观察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背后蕴藏着的数学知识,锻炼了小朋友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各个方面。
5.一日小演员,重走长征路
舞台剧排演课上,在队员罗徐楚的指导下,四年级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了舞台剧《金色的鱼钩》表演。小朋友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重温了这段峥嵘岁月,展现了红军长征通过大草地时的艰苦卓绝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夺取胜利的场景,歌颂了红军伟大的革命情怀与乐观主义精神。
6.阳光心理,与爱同行
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团结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红军们只有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手心相连,才能创造奇迹。本次活动,队员张琪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心理主题讲座,每位同学都积极表达自己遇到的情绪难题,现场氛围欢乐和谐。
7、走进多彩的课堂,聆听时空的回声
诗歌讲授课上,队员周悦(扮演解放军指导员)和小朋友们(扮演解放军)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习了《忆秦娥·娄山关》,最后全班整班诵读诗歌“振奋士气”。阅读课上,队员姜正锴借助绘本,带领小朋友们体悟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浸润心灵。
结语
2024的夏天不只有烈日和蝉鸣,还有来自支教的收获和感动。生命是鲜活的,比起看,我们支教团更愿意用脚去丈量土地。“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的很远”,七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又长久地牵动着我们的心。永远记得孩子们简单清澈的眼眸,永远记得课间他们回答问题时高高举起的双手,永远记得他们充满童真的笑语,永远记得他们听课时渴求知识的双眼。炙热的夏天,我们共享着这份青春回忆!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 骆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