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农”新途,“研”启振兴
(通讯员:李梦怡、张浪)长江水润峡江地,沃土生金夷陵乡。仲夏时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A008实践队循着乡村振兴的号角,踏入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金和村,将青春的身影投向国家级生态农场——嘉馥农业的阡陌之间。这是一次对现代农业融合脉动的深度叩访,一场与土地、科技、农人展开的赤诚对话。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产业链条,以耳聆听乡土心声,以心感受融合脉动,在国家级生态农场的沃野之上,探寻“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
对话“掌舵者”:解码生态农场的融合根基
推开农场会议室的门,一场关于“未来农业”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农场负责人杨总目光灼灼,指尖划过实时数据大屏:“‘绿’是我们的生命线,‘链’是增值的引擎。” 她详述嘉馥“猪-沼-菜”模式。即如何以生态循环为核心:“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多级过滤转化为清洁沼液,通过智能管网精准滴灌近千亩蔬菜基地,滋养作物生长;同时配套应用物联网墒情监测、生物防治技术及全程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绿色品质。品质是立身之本,更是我们探索三产融合的坚实基础。” 陈总的话语,勾勒出一个国家级农场以科技筑牢一产根基、蓄势融合的清晰图景。团队成员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数据,仿佛触摸到现代农业强劲的科技脉搏。
图为RA008社会实践小分队与嘉馥农场负责人访谈。翟陈瑾萱供图
问道“耕耘者”:聆听田间地头的融合期盼
烈日当空,实践队的身影融入广袤的农场。走访附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探索嘉馥农业三产融合现状。村委会人员表示,嘉馥农场正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增收,但产品种类少、品牌效益不高仍是制约增值的关键瓶颈。团队同步开展农户访谈,有效反馈中87%的农户希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提升溢价空间,这一数据印证了二产补强的迫切性。
图为RA008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农场发放调查问卷。翟陈瑾萱供图
图为RA008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当地村委会进行访谈合影。翟陈瑾萱供图
长江奔涌,不舍昼夜;沃野链新,生生不息。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A008实践队以赤子之心叩问乡土,在嘉馥农场这片国家级生态沃土上,队员们以耳倾听,以眼洞察,以手实践,以心感悟乡村振兴真谛。这是一次对“三产融合如何扎根乡土、惠及农人”的深度求索。队员们将把金和村的泥土芬芳、农人的殷切目光、技术的严谨脉搏与青春的澎湃构想,熔铸成一份聚焦“科技强基固本、加工延伸增值、场景活化赋能”的实践答卷。他们立志做这绿色产业链上的青春火种,以智慧与行动,助力国家级农场的融合之路行稳致远,为广袤乡村的振兴图景,增添一抹跃动的、充满希望的青春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