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实践网-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稿的家园!

科技星火照乡野:武工智能院学子宣恩“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5/07/07 16:35:41  浏览次数:10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通讯员 严文杰)当鄂西武陵山区的晨雾尚未散尽,宣恩县珠山镇玉龙社区的田间地头已迎来一群特殊的“青春创客”。2025年7月2日,武昌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惠乡村·科技科普推广先锋队”的8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器人工程专业学子,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将高校智慧的火种播撒进鄂西深山。这支青年团队以科技为钥匙,在乡野间开启了一场探索产业升级与人才赋能的实践之旅。

此次实践聚焦科技与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千亩生态茶园,学子们躬身实践发现传统农业痛点,以“无人机巡园+智能监测网”方案勾勒科技助农图景;在兴龙工具智造基地,他们于精密制造车间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在特种涂层实验室见证“科技延寿术”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青春智慧与乡土需求的碰撞,正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

活动:茶田实践叩问产业升级之路

7月2日,团队深入千亩生态茶园躬身实践。学生在老茶农指导下学习传统采摘技法,汗透衣背间发现产业痛点:茶农日均巡山步行超15公里,高山引水浪费率达35%。团队当即在田埂召开现场研讨会,提出“无人机集群巡园+智能监测网”解决方案,并针对梯田地形设计灌溉设备模型。翠绿茶垄间的泥泞脚印与热烈讨论,勾勒出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图景。

活动:智造工厂淬炼报国匠心

7月3日下午,团队走进宣恩工业明珠——兴龙工具制造基地。恒温车间里,数控机床闪烁着幽蓝冷光,金刚石砂轮在钻头上打磨出螺旋曲线。“刃径误差需控制在0.01毫米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技术主管的讲解让学生们屏息凝神。当得知这些钻头远销海外,用于高铁关键部件加工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特种涂层实验室,工程师揭秘了“钻头延寿术”: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形成钛合金保护层,使工具寿命提升三倍。“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拖拉机,更需要会编程的农机工程师!”企业负责人的一席话引发深思。有队员轻轻触摸刚下生产线的钻头,金属的余温从指尖传至心底:“从前课本里的热处理曲线,此刻正在为中国制造淬火!”

此次“智惠乡村·科技科普推广先锋队”实践活动,为宣恩县珠山镇玉龙社区带来了前沿科技与知识活力。高校学子以青春之力,在乡村土地播种科技火种,既为村民送去实用技术,又在实践中锤炼自身。

这是对“三下乡”号召的生动响应,大学生们跨越山海,在田间地头、在村委课堂、在智造工厂,搭建起城乡科技交流的桥梁。于乡村而言,是科技赋能产业、守护健康的新契机;于学生而言,是走出书本、触摸现实的成长课堂——在汗水中理解乡土艰辛,在创新里探寻振兴路径,价值观与责任感同步升华。

当青春智慧与乡土需求深度交融,科技星火正点亮乡村振兴征途。期待这份实践成果持续生长,也盼更多青年以担当为笔,书写城乡共荣、科技助农的崭新篇章,让青春力量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蓬勃动能!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青年社会实践网

var divToDelete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div.login_free_panel"); if (divToDelete) { divToDelete.parentNode.removeChild(divTo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