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客家“福”缘一线牵,祈愿两岸和平之福——“挖掘闽台客家福文化”龙岩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队赴武平调研福文化纪实
(图为实践队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心的合影。李颖 供图)
寒假期间,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挖掘闽台客家‘福’文化”实践队,深入“客家祖地”武平县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探寻闽台客家“福”文化,为两岸交流融合与和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狮岩景区溶洞里的定光古佛佛像。李颖 供图)
(图为实践队访谈均庆寺住持。陈婧珏 供图)
1月18日,实践队首站抵达武平县岩前镇均庆寺。定光佛信仰在闽粤赣地区源远流长,作为两岸客家人延续佛缘、共祈福祉的关键纽带,在两岸融合交流进程中意义重大。在与均庆寺住持访谈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定光古佛信仰被渡台的闽西客家人传入到台湾,成为护佑台湾客家人的重要神灵。分香到台湾的台北鄞山寺、彰化定光佛庙与武平祖庙均庆寺至今交流互动频繁,是两岸客家延续定光佛缘、共同祈福的重要桥梁。队员们感慨,通过此次调研,深刻领悟到这一文化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拉近情感距离方面的独特价值。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这是割舍不断、紧密相连的精神纽带。
(图为百家大院祈福仪式盛况。李子璇 供图)
(图为百家大院祈福仪式中的祭祀环节。李子璇 供图)
为进一步深入调研闽台客家祈福文化,乙巳年立春日,实践队奔赴武平县中山镇百家大院,继续福文化的探索之旅。在祈福大典中,众人通过披戴福巾、迎灯接福、击鼓祈福、诵读古文等环节,寄托了对未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图为祈福阁外前来参观祈福仪式的民众与舞狮的互动。李子璇 供图)
(图为实践队访谈百家大院建设投资人石禄生会长。李子璇 供图)
随后,队员们采访了武平百家大院投资人石禄生会长,并与台属同胞进行了深度交流。了解到百家大院以“福”文化为主基调,以“溯百家姓”文化为核心建设内容,打造为海峡两岸“共祈百家福、共圆中国梦”的祈福圣地。特别是建设祈福阁为成全国有名的“福”牌匾文化研究中心、设置姓氏文化展厅沉浸式感受姓氏文化与祖训家风等,有效推动了两岸“宗亲”“姓氏”“根亲”文化的交流互动,极大地加深了“两岸一家亲”的观念认知,增进两岸根亲认同、血脉认同与文化认同,在两岸客家融合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这些传统祈福文化承载着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是“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生动写照与有力见证。
(图为实践队与石会长在祈福阁前的合影。李子璇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了闽台客家“福”文化的丰富内涵,更激发了他们为两岸交流融合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他们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文化,借助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运用新媒体宣传推广等多元方式,向更多人展示闽台客家“福”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旅融合产业落地,吸引更多台湾同胞了解武平、走进武平。同时,实践队也期望凭借自身能力以及所学知识,计划将闽台客家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高校学术资源,开展闽台客家祈福文化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深入挖掘祈福文化中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助推两岸交流与融合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实践队将为武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助力家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让闽台客家“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并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通讯员:李卓宁、钟慧琳)